弹性就业,就在这个风口浪尖上。 税制改革后,我国首次利用网络经济服务平台虚开发票,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同时,过去弹性就业需求与刚性组织结构的矛盾,正面向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工作需求与组织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大背景下,再加上涉及法律关系、薪酬关系、结算与财税、管理关系等不同要素的组合,对“灵活用工”中的合规与风控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十分迫切。 实际上,在法律层面上对灵活就业并没有明确界定,在理论和实务操作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灵活用工在不同年份、不同公司口径下,其内涵和外延都不一样。 灵活用工被定义为是一种有别于标准化劳动关系的雇佣关系。相对于标准的劳动关系,灵活用工在雇佣关系的确立、变更、履行、解除、停止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所以,我们应该指出,灵活用工最核心的问题是,它应该是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寻求实现“三能”的解决办法:在能动、在岗位上能下、工资能减。 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从业人员从单位人向灵活用工平台人的转变是人力资源市场上已经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新的风口通常也伴随着新的风险,要时刻记住把握 由单位单位的人到平台人 弹性就业成为就业主流是大势所趋。 第一,企业雇主对企业成本的降低需求,对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都在日益增长。 就成本而言,传统的以雇佣为基础的标准劳动关系面临各种政策成本压力,如社会保障、工作时间、休假、解雇保护等,以及如何激励、保持员工的管理成本压力。 就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言,组织规模过大、管理要求死板、管理流程复杂、职能角色与岗位层级、固定的雇佣关系等,无疑会带来危害。 从地域上看,人才不断流动,各种技能人才聚集地不同,同种技能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也有所不同。因特网即时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跨地区获取人才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平台为基础、以外包为基础、以多种合作为基础的灵活用工模式。 第二,员工对工作时间、地点、工作方式、工作自主权的需求越来越大。 相对于工业化时代,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 新一代员工多为具有相对自主能力的知识型员工,学习能力强,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低。她们停止工作来养家糊口,越来越少依赖组织,更有资金来选择工作和生活。 非经济利益方面,工作弹性以及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方便、灵活、灵活的工作场所、时间,对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尽管员工级别有不同之处,但毕马威“聚焦高管人才——就业趋势调查和薪酬展望”显示,56%的员工将工作弹性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视为重要考虑因素。 劳动力就业观念在改变,灵活用工受到求职者的青睐。在《千禧一代调查报告》中,德勤提到31%的人倾向于灵活就业,25%来自欧美发达国家,37%来自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倾向于灵活就业的人占37%。 有数据表明,新经济对其他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1%,新增就业占就业的6.4%。弹性就业极大地增加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伴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不少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从事有自由撰稿人、网络主播、私人教练、翻译等互联网背景的工作。 管理学之父CharlesHandy在《非理性时代》中提出了三叶草的组织形态。未来的企业将由专业核心人员、外包人员和临时工和兼职人员构成。有30%的员工是核心员工,他们将随公司而去,其中三分之二的员工是通过外包、顾问服务、自由职业者等形式存在,未来这样的公司才是健康的公司。 而在海尔集团,张瑞敏痛感“大企业病”带来的问题,通过“人单合一”模式,不断地通过小单位来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甚至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更新观念和模式,员工与组织的关系逐渐从雇佣转向合作。 近二十年来,中国企业用工模式正经历着从标准化劳动关系到劳务派遣、从劳务派遣到外包、平台用工、新业态用工的转型。 税收改革和社保税的实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在组织再就业等方面的积极思考。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而导致的企业经营危机,将继续加速和强化这一趋势。企业用工模式从“重”“慢”向“轻”、“快”转变。 数字时代背景下,劳动者由“单位人”向“平台人”的转变是人力资源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规范和促进之间。 关于疫情后人力资源政策取向,总体可归纳为三点: "六稳六保":就业、经济是主导政策方向;劳资关系:从“保护劳动者”到“平等保护企业和劳动者”;新业态用工、共享用工、灵活就业:政策支持和规范。 二○○二年四月,中央又在原“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在"六稳六保"中,"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 上述文件在提出“稳定扩大就业,打破对就业尤其是新就业形态的种种不合理限制”的同时,还提出了“2021年3月底前研究建立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等要求。 另外,刷了朋友圈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中”,也引发了各界对灵活就业的讨论。对于部分灵活用工企业的“非劳动关系化”操作,人社部敲响了警钟。 在对灵活就业服务平台进行全面调研时,人社部指出:有些企业为了规避社会保险、税收等成本,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平台服务公司合作,诱导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进行个体工商户注册,从而导致“核心员工合伙、非核心员工合作化”的情况,劳动关系化趋势显现。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侵删) 灵工之家、灵活用工、灵活用工平台 |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说点什么...